2019年9月21日
UI/UX墙内的思维导图
Saurav Pandey 是 Snapdeal 的产品设计师。他热爱设计令人愉悦的体验,使用像素和矢量来传达这些体验。他发现思维导图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丰富概念,并在他的 UI/UX 项目中使用 XMind。在本文中,他分享了他的见解以及 XMind 如何帮助他的项目。

要表达复杂的想法可能具有挑战性,然而,XMind 简化了一种称为思维导图的策略,这可以使过程变得更简单。
思维导图
“一个正确陈述的问题就是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思维导图是一个丰富概念的有用工具。应该强调思维导图,因为它有助于生成新想法,并识别不同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我个人更喜欢 XMind 来创建思维导图。

这是我项目中的一个思维导图示例
XMind 让您创建一个图表,其中一个总括性想法分支出相关的想法。

要开始,请输入您的核心想法,然后附加额外的“节点”或子主题。每个节点可以分裂成子节点,并且每个子节点可以进一步分裂。如果您在任何时候开始看不到大局,只需查看您创建的所有节点的运行列表。
思维导图不仅仅是文字:可以通过加入图标、图像来使它们显得生动或更易于查找。
除了头脑风暴以外,思维导图在您想将一个庞大的项目分解为具体行动项目时也很有帮助。
绘制思维导图的 ABC
树模型
大多数思维导图遵循树模型:它们从一个单一对象开始,通常位于中心,然后发展出代表相关概念的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可以分为两个或多个分支,但它们从不合并在一起:整个地图是一个层次结构图,其中每个对象只有一个“父项”但可以有多个“子项”。

在 XMind 中设计
由于其低复杂性,该模型管理起来快速且简单,但有时层次关系的限制不允许有意义的表示:有时我们需要更大的灵活性。
适用于 UX 设计师的思维导图
如上所述,思维导图是用于头脑风暴、模式识别和过程可视化的工具,所以在我们的 UX 设计工作中,思维导图的用途是无尽的。但我发现一种思维导图对我们特别有用,因为它显示了实体以及我们连接它们的方式:本体地图。
本体是关于存在的哲学研究,它研究与存在直接相关的概念以及存在的基本类别及其关系。
本体地图与开发人员使用的数据库关系图有些相似,实际上它们有相同的目标:表示系统现有对象之间的关系。然而,本体地图更常是设计工具而非文档工具,所以我们主要在项目早期阶段使用它来帮助我们定义系统如何运作。

来自 Jack Magma Studio 的本体地图
思维导图的特征
清晰的组织和结构。思维导图局限于树状结构。它们有清晰的、有方向的流动,从树根向外到树叶。
一个中心主题。在思维导图中,所有节点(除树根外)只有一个父节点。每个节点可以有对应于该概念子主题的子节点。思维导图中的每个概念都可以直接追溯到根主题。
没有定义的关系。节点之间不同类型的关系没有区分——树中的所有边都以相同方式表示并且没有标签。
在 UX 中的用途
思维导图帮助组织收集的与单一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以系统且有意义的方式构建它。在 UX 中,它们在进行分类创意工作时非常有用,例如:
拆解特定网页上的组件——例如,确定页面的小型信息架构
规划网站内的主题内容
以分隔并更好的方式映射覆盖的信息
XMind 提供的酷炫功能

XMind 的功能我个人最喜欢或对我最有帮助的是:跨所有设备的无缝体验: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地在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上找到,且 XMind 完美兼容不同平台。
深色 UI:XMind: ZEN 支持任何桌面平台的深色模式。界面可在“首选项”中在浅色和深色之间切换。
结论
在微观层次上绘制思维导图可能真的很困难,并且往往没有用。总体上在早期设计阶段,创建低保真地图更具生产力,而不是浪费时间在细节和编制上。
每位设计师在权衡利弊后都会有自己最喜欢的模型。我个人更喜欢树模型因为它的简单性。
注:本文由 Saurav Pandey 发布在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