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2日
破解敏捷项目管理
虽然敏捷方法让人们不再害怕为错误的决策投入过多,但在应用时可能相当令人困惑。
在本文中,您将学到:
Scrum与看板的差异
为您的团队设置敏捷的分步指南
在每一步避免陷阱的提示。

敏捷项目管理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其注重短期反馈循环和适应性周期。通过持续发布增量,支持者认为敏捷过程更能适应客户的价值和需求。
它首次引入是在1990年代,以取代笨重的瀑布式方法。它推动持续改进。2000年代初见证了敏捷方法的里程碑。包括Jeff Sutherland在内的10位知名实践者共同发布了著名的敏捷软件开发宣言。
自那时以来,许多分支演变而来。Scrum、极限编程(XP)、特性驱动开发(FDD)和测试驱动开发(TDD)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无论名称如何,基本原则保持不变——通过迭代开发、缩短反馈循环和适应性计划来“降低风险”。
在所有这些框架中,Scrum最受欢迎。一轮完整的周期包括五个阶段:愿景规划、冲刺计划会议、每日冲刺、发布和回顾。这篇文章将专注于Scrum框架。
但首先……
Scrum和看板的区别是什么
在指南之前,让我们明确两个常用术语:
Scrum是一个框架,一个过程
一个为小团队设计的敏捷框架,用来将工作分解为可以在时间盒迭代中完成的行动,称为冲刺,通常为两周。团队在15分钟的站会中跟踪进度并重新计划,称为每日Scrum。
看板是一种任务可视化方法
一种精益方法,通过可视化工作项来管理和改进工作,以便参与者清楚需求和可用的容量。可视化项目的集合称为看板。该看板也用于Scrum。
看板和Scrum是两种方法。但因看板的普及性和有效性,Scrum框架有时也采用该工具。除了上面的术语,您还可以在AgileAlliance中查看更多敏捷术语表。
如何设置敏捷实践
步骤1:准备 - 建立您的团队
通常一个敏捷团队包括三个角色:Scrum Master(SM)、产品负责人(PO)和开发人员。团队规模约为7人(+/-2):1个Scrum Master,1个产品负责人,3到5个开发人员。
Scrum Master偏向开发者一侧,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最好还能更快些。Ta应该是一个独立角色的调解员或促进者。不过,依据团队的兴趣,技术负责人或QA可以兼职Scrum Master。
产品负责人偏向项目和用户侧。产品负责人是业务人员和客户代表。因此,产品负责人通常是产品经理或市场人员。
最佳实践:避免严重冲突
协作但不竞争。
Scrum Master和产品负责人关注点不同,可能会出现严重冲突。但记住,团队合作应该协调地完成事情。设立三个角色的目的是使团队全功能。那就是为什么团队中的每个人一起计划。
步骤2:愿景规划 - 准备产品积压
产品负责人在这一阶段是主要贡献者。Ta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谈话并合成产品特性积压。利益相关者通常包括高管、销售和支持团队、市场团队、用户或客户。
PO必须优化积压并优先排序特性。从这个大型积压中,Ta阐述愿景和后续目标。
最佳实践:避免冗长
自动化繁琐过程。
补充产品积压有时是一项乏味的工作。收集和跟踪程序可能高度重复。对于Bug修复,PO可以将积压与一个Bug跟踪系统连接。评论跟踪工具和社交媒体管理平台也很有帮助。
步骤3:召开会议 - 举行冲刺计划会议
会议带来了清晰的冲刺目标和冲刺积压。通常持续不到一个小时,发生在冲刺周的早期。基于产品目标和产品积压,团队共同努力拆分积压为可交付的增量。
开发人员决定位的适当故事点数量,分解目标成任务,从而确定冲刺积压。会议结束时,团队应对该冲刺的范围和期望交付物充满信心。
最佳实践:避免模糊目标
为冲刺交付物提供清晰的期望。
冲刺目标不是随机的一两句话,而是让利益相关者对交付物有所期望。它可以作为对团队正在做什么的快速报告。明确的冲刺目标为衡量交付表现铺平了道路。
步骤4:每日Scrum - 进程核查
每日Scrum(每日站会)会议用于项目状态更新。最好在迭代期间每天在相同时间和地点安排会议。每日站会展示了敏捷对面对面沟通的重视。
Scrum Master应解决障碍以促进开发过程。如果有任何严重影响冲刺目标的事情,PO有权立即知晓。作为回报,PO克制变更冲刺积压的冲动。
最佳实践:避免长时间会议
保持每次站会在15分钟以内。请注意,会议是团队内的信息同步,而不是问题解决。更好的做法是在其他过程中解决问题。
步骤5:交付 - 发布与回顾
团队的交付在迭代结束时展示。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在评审会议中。通过比较总体冲刺目标与成果,产品负责人可以衡量冲刺有多成功。
在评审会议之后,敏捷团队举行回顾会议,以反思什么应该改进,什么应该继续。对于新手开发者,这也是修订速度和容量期望的好时机。
最佳实践:永不跳过回顾
即使一切都正常,团队也不应跳过回顾。单是确认正确的地方对未来的冲刺都有帮助。如果SM想,Ta甚至可以启动关于改进建议的投票。
敏捷的局限性是什么
倡导者声称敏捷实践是在微观管理和无管理之间的平衡。不过,采用经验中也产生了批评。些实证研究未发现团队的敏捷性有科学依据。
随着敏捷强调灵活性,它在持续质量控制方面付出了代价。项目缩短,意味着行动快而精简。这通常伴随着缺乏适当文档和资源。项目往往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使得质量关注原则几乎变得无用。
敏捷不适合高度风险规避的组织或行业,比如,制药业。这些长期存在的行业有其笨重但重要的常规需要遵循。对抗传统管理的程序变更是极其风险大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话虽如此,无数成功案例证明敏捷有效。尽管存在陷阱,不断发展的敏捷框架提供了工具和技术,比如持续集成(CI/CD)、自动化单元测试和代码重构,用于至少缓解问题。
关键要点
敏捷过程倡导快速迭代、持续改进,以及对变更的快速响应。它主要包括五个步骤:愿景规划、冲刺计划、每日Scrum、交付和回顾。
这种方法旨在平衡传统方法论和松散管理。虽然它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而存在一些陷阱,但敏捷过程也有其成功之处。
您有何看法?给我发推分享您在应用敏捷方法中的经验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