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
什麼是心智圖以及為何需要它
Avinash Priya
心智圖工具越來越受生產力提升者的青睞。由於其學習曲線低且能有效可視化抽象想法,心智圖逐漸出現在各類暢銷書的封面上。
然而,為了保持秘密並為高價產品鋪路,一些行銷人員故意製造混淆。隨之而來的是受到不公平對待的用戶的憤怒,他們大喊「心智圖是騙局」,「為什麼心智圖無用」。
今天,我們將以簡單明了的方式破解所有這些迷思。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如何製作精美的心智圖,可以查看我們的心智圖手冊指南

以下是一個長故事。
什麼是心智圖
術語心智圖和心智圖制圖是由Tony Buzan創造的,他受到古希臘記憶技術的啟發。希臘人善於運用聯想與想像來將新資訊與現有記憶聯結,從而刺激大腦準確召回細節。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尤其是達芬奇,經常在筆記中使用圖形、代碼和連結來「塗鴉」。
Buzan強調,圖形化思維是心智圖制圖的核心。為了完善他的理論,他進一步推廣逐漸變細的線條、彩色分支等,旨在模仿神經元細胞。
但如果你看看其他地方,你會發現許多人僅藉著隨意使用心智圖就從中受益。
心智圖,本質上是将資訊以視覺方式組織的視覺化思維工具。
狹義上來說,心智圖是一種樹狀圖表,其將主題置於中央,橫向和縱向展開主題。
用一句話來說,心智圖就是一個樹形圖。

為什麼我們使用心智圖
更快找出遗漏的部分
腦中的想法,混亂而模糊,經由心智圖中的視覺元素具體呈現。有了視覺化的想法在手,你可以更快定位突破點。人類大腦總是喜好視覺化且有序的資訊。

獲得全貌視圖
隨著心智圖朝各個方向延伸,它在相同空間中包含的資訊比大綱更多。你可以一眼看到知識地圖的全貌。

參見
提升記憶和推理能力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心智圖可以幫助參與者提升10-15%的信息保留率!
為避免誤解,是手動操作和組織想法的過程,迫使人類大腦鞏固信息。閱讀完成的心智圖並沒有幫助,那只是被動學習。
你可以在另一個博客文章中查看手繪機制,揭秘手繪心智圖與數字心智圖之爭。此外,如果你想了解經科學支持的可行學習技巧,可以查閱15個可行的學習技巧及其科學根據。
我們可以用心智圖做什麼
任何場景!只要資訊是混亂的和零散的。舉幾個例子,時間管理,集思廣益,演示大綱,會議摘要,書籍摘要等,都是合適的情況。
如果心智圖中的所有主題都是一堆信息,圖表可能太繁瑣難讀。一種折衷方法是將前兩層主題以簡短文字呈現,詳細信息放在較低層次或甚至附件中。
回到使用案例,以下是其中幾個:
閱讀筆記
在閱讀書籍時或之後製作心智圖。尤其是在書本合上時,手繪過程有助於將信息銘記於心。這與課堂筆記中的手寫筆記方式相同。


商務項目計劃
有大量的視覺元素選擇,你可以在心智圖中逐層視覺化整個項目。依然是更好的全圖概覽。

參見
時間管理
當涉及範圍和任務數量時,可以使用GTD任務四象限來安排。根據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工作安排在四象限中。如此一來,你可以快速優先處理緊急和重要的任務。

參見
問題解決
魚骨圖是因果分析的極佳選擇。矩陣在排序多於兩個維度中的線索時發揮了極致作用。你可以在這裡獲得關於如何使用矩陣和魚骨圖的更多詳細信息。

提高會議效率
多數會議冗長且效率低下。在會議中編輯心智圖集中參與者的注意力。會後也節省了時間,因為不必再次安排時間來記錄會議筆記。

心智圖不能做什麼
上述是心智圖通常能幫助的事情,但它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刺激左右腦共同工作
最大的迷思也是最讓人討厭的一個,使得許多用戶對心智圖大吼。遺憾的是,即便左右腦理論被證明是迷思,是2013年的一項研究。我们的腦在任何任務中都不偏好一側。在無刺激的情況下,它們共同運作。因此,製作心智圖並不會提升刺激但不会有害。
好的,以上是我們對心智圖的定義和用例。
你認為心智圖的定義是什麼?你通常如何使用心智圖?推特上告訴我如果你有任何想法!